
20 八月 以色列旅遊的古老角度(2)基督徒區及穆斯林區內的苦路

猶太教最先出現,是由以色列人出埃及時,上帝在西奈山頒下十誡,再由摩西完成律法書,成為了最遠古的猶太教,到2000年前耶穌出現時,猶太教仍是以色列人的信仰,不過耶穌沒有廢去猶太教,只是糾正猶太教信徒做得不好的事情,再告訴世人,衪就是救世主,之後就釘十字架死去,後來復活。

所以耶穌在世的日子,沒有建立過基督教這一個教派,只是承按猶太教的教導,去講道的地方是猶太會堂,而不是教堂。基督教得以建立,全因為耶穌門徒,發現他們的信仰已經融入不到猶太會堂中,所以開展成為一個獨立的信仰體系。

我第一次來到基督徒區及穆斯林區時,是我人生第二次去旅行,第一次是去台灣,第二次就是去以色列及約旦。來到這兩個區域中,我其實不太知道什麼是什麼,我只知道,我腦海中的聖經,和現實中的景色很大的差別。我真的需要整理一下思念,去面對一下文化衝突。

基督徒區及穆斯林區是苦路(Via Dolorosa)的所在,苦路的14個站都在此,每年很多基督徒都會來到,有些會在此背起十字架,來走一次耶穌受難的路,在最後一站聖墓教堂停下,而我一直都沒有背起過十字架,原因無他,耶穌說人人都當背起十架,但主的十字架我背不起,我只能背起我的十字架,所以自覺不配,一直未有行動。每一次來到苦路時,都想起耶穌的死,是為了我們的罪。也想起耶穌一次的死,令我們得救,只有感激的心情。

不得不提,很多人都會「聖化」了苦路,當地的朋友告訴我,苦路是歷世基督教世界相傳的路線,多次經歷戰爭後,沒有人可以找到原處。我想一想,也很有道理,耶穌以人的形態在地上生活,沒有以神的形態在地上時,行路也不會有永遠不滅的腳印,看似眼前的景物都是人工的,我只能想像,耶穌的受難,受了重傷後,背起十字架走了這麼長的路,最終死在十字架上,我好似想通了一點,信心不是靠眼見,我也問自己,如果今日耶路撒冷不再有苦路,我仍會相信主耶穌嗎?在我未來過以色列,我也信了,是在生命中最絕望時遇見了神,我也不應再想太多「如果」、「假設」及「迷思」,去為我的沒有信心去找借口。

撰文:Wilson Cho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