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巴嫩自駕遊?What The Fun!(一)

早前筆者討論到以色列對家--敘利亞的入境Q&A,今次出帖則討論另一個對家--黎巴嫩。兩天前筆者就從雪松國自駕遊回來--那個1990年才結束15年的內戰、2006年再跟以色列打得天昏地暗的國度。昨天有同事聽說我從黎巴嫩回來就覺得奇怪,再聽說我在當地自駕遊就更覺不可思義。不過別讓電視影像及道聽途說局限自己的眼界,我會形容在黎巴嫩駕駛,有遊走在銅鑼灣鬧市、石澳道、龍翔道、屯門公路的味道;而倘若閣下能在雪松國路上修煉歸來,應該有資格稱霸龍翔及屯公。

山後就是政局未明朗的敘利亞,距離大概不足十公里,這時想起香港某旅遊節目主持人。

去年11月,有位中同約我去黎巴嫩,剛好公司要我在年內清假,時間剛好,機票價位幾乎全天候穩定(卡塔爾長期維持在7000港元上下水平),於是選定跨年的時間就決定出發了。

習慣出發前做足功課的我,留意到當地公共交通可謂對背包客極不方便,巴士沒有固定班次,share taxi滿座才會出發,國內沒有火車及內陸機,城際巴士相當疏落,自己又不甘心任由DC9魚肉,於是我就膽粗粗提議:不如租車啦,唔使係咁講價又自由啲,跨年及當時節日不用擔心高價租車。結果我中同又肯喎。

利申:熟悉筆者的朋友一定了解我一直都是26友,46牌自2013年甩P後極少接觸 :0) 對上一次駕駛46要追索至去年中沖繩自駕。

貝魯特地標黃屋 / 貝魯特屋 (Yellow House / Beit Beirut) 印證著內戰的激烈,現改建為文化及社區博物館。

事實上我並非亡命之輩,一開始就決定在紅色旅遊警告、滿街軍人、與兩個鄰國極友好的國度自駕。當我在網上搜集資料時,不少中外背包博客及討論區都提及這個「中東巴黎」的人民質素很高,以中東地區最西化的人自居,筆者來自突尼西亞的阿拉伯語老師亦形容,黎巴嫩是個相當open-mind的國度。

而黎巴嫩面積約台灣四分之一,全國人口只有400萬。初時我的如意算盤是,只要我避免駛進城市,就唔使同班中東佬塞餐懵--當然事實仍有相當差距 :0) 但今次旅程總算完整無缺還車並安然回港,路況同社會沒有外界想像般不濟,甚至可以跟香港比擬。這敞旅程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去探訪想像中的頹垣敗瓦,而事實上卻是少之又少--因為核心地段矜貴,太破舊的樓房會盡重拆掉重建。

待續。

筆者:Charliedoy

國防部地標和平紀念塔,需在軍人陪同下,在指定角度拍攝。
西頓市的街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