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色列旅遊的古老角度(5)猶太人區

耶路撒冷猶太人區燈火通明,路面最乾淨,建築物都很新,和現代的以色列國一樣,不過地底下是另一個世界,是二千年前,羅馬時代的猶太人區,正正反映了以色列是古老又年輕的國度。

有時我也會好奇,為什麼一個民族失散了二千年,仍有這一份民族認同感,可以保持了猶太人的身份,而不是融入到不同的國家中,可能是一種DNA,才可以烙印了身份,才可以和遠古的祖先,有這一份連結。

必去的地步不止是哭牆,安息日以外,羅馬大街Cardo也是必去的地點之一。內有不少特色店鋪,而且是免費入場。以藝術品為主,也有一些死海泥產品及首飾。要小心在些處,會有一些英文流利的阿叔,會和你說他是基督徒,希望你可以捐助他。我起初出於同情,也有付錢,後來過了幾年,再遇到這一位大叔,我就覺得同情被人利用,所以沒有再付錢了。

在地面,就是Hurva廣場,這一個波波型的猶太會堂,是這一區的地標,我用這一個地方作為定位。附近會有希西家時代的守城牆、Wohl考古博物館、Burnt House、Batei廣場、聖殿博物館等。

希西家時代的守城牆,當地路牌叫「The Broad Wall」你可以從上向下看看,是免費的景點,可讓你對古時的耶路撒冷有一點靈感。原裝的古城牆,和後來近代的城牆差距也很大,而且十分粗糙。但今日發掘到的城牆,只是一部份,很佩服考古學家可以不斷掘,又再找到新的古蹟,也可以分別是那一個時代。

了解完城牆,Wohl考古博物館及Burnt House二選一,我會選擇Wohl考古博物館,因為內部空感大,而且這一個區域,是二千年前,祭師家族所住的地方。我來到看了很久,也有一個疑問,房間好似不太大,到底是古時人個子不高,或是受限於建築技術,所以房間面積受限。

如果你對聖殿中的物件有興趣,可以去到The Temple Institute Museum,內有「復刻」約櫃、燈台、祭師服裝。沒有人見過原裝,不過我覺得,猶太人對聖經的理解,加上嚴謹的態度,一定可以一件又一件,重製真的聖物。

撰文:Wilson